2017-09-08 4601 發(fā)布者:巴拉巴拉
是不是談戀愛了就得結婚?
談了一年甚至更久的戀愛對象到底適不適合結婚?
我記得有句話是這么說來著: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在耍流氓。前幾期我們也發(fā)過不少關于情感處理方式的一些文章。今天我就一這個話題來展開討論一下。
“是不是戀愛了就得結婚,談了一年的女朋友適不適合結婚?”
大家都明白,戀愛的感情升華到最高階段:就是牽著對方的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執(zhí)指之手白頭到老。
我有一個朋友醉酒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們談了一年多了。最近男主角找跟我聊天的時候就說了自己想法,他覺得跟女友談了一年多了,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了,也應該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所以兩人就決定約個時間見下雙方父母,可就在這時平時看起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就成了最大的問題了。
這里要說明的是,倆人年紀相仿,相貌不做任何評價。男孩是江西某縣城土生土長的農村男孩,按照男孩所說,因為是山區(qū)自己的生活的地方常年大霧彌漫,從小就有走出大山的渴望,所以幼年立志要在大城市擁有自己的落腳之處。由于家庭原因便很早就輟學來到了社會打拼,通過自己的努力現(xiàn)在是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CEO,雖然是創(chuàng)業(yè)時期但總體還過得去。女孩是浙江某縣城土生土長的農村女孩,懷揣著公主夢的她希望可以遇到一個白馬王子。女孩是大專畢業(yè)之后在省城的某個社區(qū)做了護士,由于家庭的原因造就了女孩的任性和傲慢。
在倆人沒見父母之前,女孩的任性何傲慢男孩并未覺得有何不妥。先去的男孩家見家長,在去倆人剛相處的時候,男孩就告訴女孩自己的家鄉(xiāng)的模樣,女孩并未多想。到了男孩家之后,男孩父母非常熱情的招待女孩,視如座上客一般。親朋好友得知女孩的到來,便想要一睹浙江女孩的風采,女孩的表現(xiàn)令所有人覺得詫異。首先禮貌上讓人無法跟這位浙江女孩無法聯(lián)系在一起,談吐舉止也令人吃驚。這個時候男孩的父母親朋就對男孩提出了建議,覺得這位女孩顛覆他們對浙江女孩的認知。在男孩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死活不能再待下去了,男孩沒辦法只能在跟家人短暫的相處之后選擇了離開,再次踏上了南下之路。臨走時看到父母的眼淚在眼角里打轉,還要笑臉相送的場景時,男孩的心里簡直是一萬只草泥馬在狂奔。坐在車里看著父母轉身的背影時,再也無法掩蓋自己的情感。
到了浙江以后,就到了女方家里,見到了女方的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開始的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贊成自己的女兒跟外省的女孩談戀愛。男孩的回答讓我覺得這是一場辯論賽,為什么這么覺得呢。是因為男孩認為雙方存在地域歧視無法繼續(xù)交流,男孩表達了自己的對地域詫異的想法。接下來就是一問一答的模式,最后的結局就是,女孩父母要求沒有車沒問題,但是房必須要有。
整個在女方家的過程下來也還算愉快,回來之后自己就一直在思考身邊的這位是不是自己要找的終身伴侶。得知我出差回來后,找我喝茶說了自己的想法。男孩一直想尋找一位,能夠體貼關心自己,能夠在自己工作上支持自己這么一位,需要一種認可和理解,工作上你可以不懂,但是請不要打擊自己積極的態(tài)度。再有就是女孩的這次跟自己回家的這么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體驗,讓男孩不得不去考慮是否要繼續(xù)的問題。
兩人在一起總結起來有兩個原因:
第一:來源于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性幻想,這是我們身體的本能欲望所導致。異性相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了。
第二個:就來源于我的個人偏好了,意思就是說兩個人對待事物的看法是一樣的。然而個人的偏好取決于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婚戀觀。比如:溫柔可愛和高大威猛這兩種類型的選擇就完全的不一樣。這兩個能在一起戀愛基本上就是這兩個原因了。
隨著彼此雙方戀情的加深,結婚就會順其自然的提上日程。然而結婚和戀愛就完全是兩個情況了。如果說戀愛是彼此雙方結合,那么結婚就是兩個家庭之間的結合。概念就完全的不一樣了。這就是為什么談戀愛的人那么多,最終走向婚姻殿堂的人那么少的原因了。
說到具體的原因大家可以看下面幾點:
第一, 地域(城市文化的差異):對于這點,相信我們年輕的一代感受應該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85年至95出生的青年表現(xiàn)是最明顯的。就打個比方,兩個人年輕的男女在上海戀愛了,其中一方是東北的,另一方是來自廣東。很明顯的,年輕人接受新鮮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可能會很快的適應并接受彼此雙方的差異,兩個人家庭的結合你要上一輩的人磨合這兩個陌生的家庭,就有些難了。北方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和南方的區(qū)別是非常大的。
第二, 成長的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不一樣,那么兩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婚戀價值觀就會有著很大的差異。就如,兩個人到了后期階段,打算結婚了,如果一個人執(zhí)意要在城市里買房居住在城市,而另一個卻執(zhí)意的選擇在鄉(xiāng)下買房筑巢。那么兩個人能走進婚姻殿堂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
第三, 社交圈:對于社交圈這一塊來說,相信很多人也都深有體會。彼此雙方的社交圈如果差距太大的話,能最終走進婚禮殿堂的也不會太大。如果一個家庭出入的都是社會名流。而另一個家庭初入的都是市井小巷。那么,這樣戀愛雙方的家庭基本上都是持反對意見了。門當戶對,自古以來一直都存在著。
第四, 如果雙方做不到,相互吸引,欣賞對方的優(yōu)點,一味的打擊對方肯定不行。除此之外理解、包容、也極為重要。
以上說的這些還都是來自于雙方家庭因素最終沒能走在一起的,當然,還會有很多的戀情排除在外的也不是沒有。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莫過于學生時代的戀愛了,就如兩個戀愛的高中生。相信有所經歷的人都會知道。這樣的戀情能夠步入婚姻殿堂的比例并不高。
當然,也還有一些戀愛中的情人。在感情路上走著走著就不知道怎么去愛對方了。愛著愛著不知不覺中再也找不到愛對方的那種感覺了,這樣的戀情如果不注入新鮮的元素刺激一下激情來升華原有的感情,走著走著就散了是雙方最終的結局。也有一些戀情,自己給對方的愛反而造成了壓力,愛的越深反而會越累。這樣的感情也注定了不會有結果。